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健康科普 >康复故事

精神康复广角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海淀院区: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51号

昌平院区:北京市昌平区科学园路2号

010-62723860  / 82801936

dyb@pkuh6.cn

海淀院区: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51号

昌平院区:北京市昌平区科学园路2号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精神疾病康复中心

Tel:010-82088261

Email:lykangfuzhongxin@163.com

康复故事

广州同伴支持项目线上交流感受分享

来源: 作者:焦艳
浏览次数:

去年夏天,我去广州参与当地同伴支持项目的培训,并介绍了自己的康复经验和作为志愿者的感受。项目开展的初期遇到过一些困难和问题,于是我想做一个线上交流活动,分享经验并提一些建议。参会的还有广州惠爱医院陈夕圆医生、社工范誉、8位广州同伴辅导员。

广州的同伴支持项目,和我们绿丝带志愿者服务模式有所不同,他们依托于社区,进行家访、电话访谈,寻找合适的案主进行帮助和陪伴支持。以下分享几点我个人的感受:

首先,同伴支持项目入组标准的界定。同伴辅导员本身也是患者,应该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来进行服务。存在的问题是同伴不愿透露自己的疾病诊断时,同伴辅导员该如何开展下一步工作。广州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服务,界定参与哪些项目非常重要,建议先开展容易建立信心的服务,如陪同取药,健康宣教联谊活动。

其次,我觉得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工作和生活的界定。同伴辅导员本身自己也是患者,自己的情绪和病情的稳定非常重要。在服务同伴的过程中,应划清界限,尽自己所能帮助同伴,但不要没有节制,比如晚上电话求助,或是过长时间的服务。同伴辅导员应在保证自己健康疾病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施助,明确界限,不要过多消耗自己。对同伴辅导员的评估也特别重要,需要医务人员和家庭一起参与,病情稳定,没有严重躯体疾病,有工作和帮助同伴的热情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要做好知情同意和风险应对的预案。

再次,记录同伴项目每次开展的活动也很关键,记录应包括活动的主题、形成、流程、具体内容、参与情况、总结等。每次活动后可以将记录反馈给社区的精防医生及上级督导医生。后期还可以再一边做一边调整,如何让记录更好的发挥作用,又不给同伴辅导员过多的负担。

然后,在服务过程中同伴辅导员能做什么,承担什么角色,也是需要明确的。我们不是医生也不是专家,但我们有真实的患病经历和丰富的康复经验,这点是我们可以着重利用的。在服务过程中,尽量不去宣教疾病知识,而是侧重于分享康复信息,也更好的帮助到同伴。建议参与服务的同伴辅导员有统一标识,佩戴工作卡,至少2人一组共同开展服务。

最后,服务都是慢慢建立起关系的,刚开始可能面临不信任。可以多加宣传这个项目,招募更多的同伴辅导员,尤其是家属辅导员,会从另一个角度看待康复,更多的帮助到患者朋友们。项目初期,及时总结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定期培训召开例会讨论,尤其是督导医生要发挥重要的职责,帮助同伴辅导员更好的服务。同时也要定期宣传项目,可以举办会议让同伴辅导员讲述自己的工作和感受,也让受到帮助的同伴来分享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收获。服务需要在团队的支持下开展,团队中需要有社区工作人员、医务人员、社工,从工作技术、医疗评估、心理支持方面,需要得到团队支持。有定期的团队督导,如巴林特的团体督导,否则工作中遇到挫折,容易心理耗竭,不容易建立自信。

这个模式是一个全新的尝试,目前还在探索中,,希望可以越做越好,能够帮助更多和我们有相同经历的人!

 

本文由廖金敏编辑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