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健康科普 >心理加油站

精神康复广角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海淀院区: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51号

昌平院区:北京市昌平区科学园路2号

010-62723860  / 82801936

dyb@pkuh6.cn

海淀院区: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51号

昌平院区:北京市昌平区科学园路2号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精神疾病康复中心

Tel:010-82088261

Email:lykangfuzhongxin@163.com

心理加油站

精神疾病患者如何应对歧视

来源: 作者:于玲
浏览次数:

歧视是由于特殊的特征而被不平等地对待或被他人拒绝的行为。歧视长期以来存在于人类社会中,人们会因为性别、种族、残疾等特征而受到歧视,精神疾病也是引起外界歧视的一个特征。

精神疾病患者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遭受着歧视,如:工作中,当患者的精神疾病状况被单位知晓时,有可能不能得到这份工作或被人解雇。社交上,人们会远离或不再与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做朋友。居住方面,当房东知道租户有精神疾病时,会拒绝把房子出租。甚至在家庭里,家庭成员会在安排家庭活动中排除患者。有些家属即使在患者病情稳定期也一直把其当病人看,不仅家里的事情不与患者商量,连患者自己的事情也要为其做主。

歧视会对精神疾病患者造成不良影响,一方面歧视会让患者失去很多机会,面临的客观困难变多,生活变得更加艰难。另一方面患者受到歧视后会产生不良的情绪反应,包括尴尬、孤独或生气等,也可能会引起疾病波动。所以,要成功地应对歧视,不让歧视影响到自身的情绪或行为。

如何应对外界的歧视呢?

首先,尽我们所能改变大众对精神疾病的偏见。我们需要明确,在很多情况下,是人们对精神疾病有偏见(如:认为精神疾病不能好,精神疾病患者是危险的,精神疾病患者不能对社会做贡献等),这种认知上的偏见引起他们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要解决歧视,需要改变她们对精神疾病的态度和信念来解决歧视的问题。减少歧视是一个社会任务,需要社会扩大宣传,增加社会大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和了解。

康复的患者可以现身说法,在安全的环境中讲述自己经历,让大家相信精神疾病能好,精神疾病没有那么可怕。通过刷新大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减少歧视的产生。

第二,改变想法。想法会影响到情绪和行为。当你感觉歧视发生时,觉察一下你当时具体的想法是什么,进而引起的情绪和行为又是怎样的。同时,思考一下针对这一情况可以抱有的其它想法,进而有其它的情绪和行为。

比如:当与一个朋友发微信,他很久没有回复时,患者可能当时的想法是“他因为我有病,而不愿意理我”,在这样的想法下会感觉自卑,并进而回避与他人的交往。可以有其它的想法吗?也许朋友是忙,没顾得上回复,也许是他手机没有在身边等。在这样的想法下,情绪就会比较平静,行为上就不会因没收到朋友的微信回复而受到影响。

第三,不把自己患病的事情告诉他人,这能够应对工作和社交中的部分歧视。患病是患者的隐私,患者可以选择不告诉他人。比如工作中请假就医以躯体疾病为由。对于住集体宿舍的患者,可以用其它药盒代替精神科药盒。吃药时尽量回避舍友。当舍友问起时,也可以告诉舍友吃的是保健品或治疗躯体疾病的药物。

第四,正常化,即用正常的言语行为改变周围人的认识,向对方证明你是正常的。从一个病人转变为一个正常人是可行的,这里的正常,不是以是否服药来决定是否正常,而是体现在言语、行为的正常。患者可以要求自己的言语、行为方面达到一般人能够接受的程度。比如衣服干净整洁、不乱发脾气、保持正常的工作或学习能力等。

完全消除社会歧视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靠一己之力能够实现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精神疾病患者可以通过以上方法尽可能地减少歧视对自己情绪和行为的影响。

 

本文由廖金敏编辑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