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室介绍
生物精神病学研究室
生物精神病学研究室主要采用分子遗传学、神经影像学、神经生化学、神经电生理学、精神药理学等技术,重点探讨精神分裂症、孤独症、阿尔茨海默氏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抗精神病药物作用机制等。
l 研究方向:
1. 精神分裂症遗传易感性研究:建立了中国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大样本临床和遗传资料样本库,开展了一系列的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筛选研究。
基于候选基因研究策略,先后发现多个神经发育相关易感基因及其交互作用与精神分裂症关联;采用定制和全基因组芯片,开展了精神分裂症的两阶段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若干新的精神分裂症易感位点,为探索下游分子机制提供了线索信息。
图1. 精神分裂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结果 (Yue, et al., Nat Genet 2011)
2. 孤独症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建立了较大样本的中国汉族人群儿童孤独症临床资料和遗传样本库,较系统地开展了疾病易感基因筛选和临床筛查工作。
基于候选基因研究策略,先后发现OXTR (催产素受体基因)、FOXP2、GLUR6(谷氨酸受体6)、EN2、DISC1、ASMT (褪黑素受体基因)、DAB1、ATP2B2等基因与中国汉族孤独症显著关联;研究室与北京市残联、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密切合作,深入开展儿童孤独症家系样本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脆性X综合征基因筛查等临床检测、遗传咨询及个体化培训。
图2. 孤独症核型分析图
3. 精神分裂症的脑影像学研究:已建立并不断扩大精神分裂症的病例-对照、核心家系及双生子样本的脑影像学数据库,并通过与分子遗传学研究手段相结合,寻找基于神经影像学特征的精神分裂症的客观诊断、疗效评价指标。
采用多模态的脑影像学数据,证实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一级亲属存在多种脑结构和功能改变;开展了影像遗传学研究,发现并报道NRG1、MTHFR等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多态性与患者脑结构改变和认知功能损害的关联。
图3. 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白质成像图 (Wang, et al., Am J Psychiatry 2004)
4. 常见精神障碍易感基因的功能研究:以小鼠、果蝇为模式动物,利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基因修饰模式生物等多种实验手段,系统地探讨新的精神分裂症和孤独症易感基因在神经发育中的功能,研究这些易感基因的分子机制和信号通路,并初步了解它们对于动物行为的影响。
应用的主要研究技术包括:基因芯片技术、小鼠子宫内胚胎电穿孔、原代神经元的离体培养、病毒包埋质粒注射小鼠特定脑区、多种动物行为学实验及常规分子学实验等。
图4. 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对神经发育的影响 (Yue, et al., Nat Genet 2011)
5. 生物信息学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初步探索精神分裂症等复杂疾病的多基因交互作用分析方法、微小RNA(miRNA)分析预测软件。建立了miRNA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预测与分析生物信息数据库(MirSNP)。
通过整合dbSNP135数据库、mirBASE18数据库以及mRNA的序列信息,利用序列比对与染色体定位等生物信息学手段发现miRNA相关单核苷酸多态;建立MirSNP网站(cmbi.bjmu.edu.cn/mirsnp)提供miRNA相关单核苷酸多态的检索服务;将MirSNP应用于全基因组关联的遗传数据发现多个影响精神分裂症以及大脑基因表达的功能性遗传易感位点。
图5. MirSNP数据库网站 (Liu, et al. BMC Genomics 2012)
l 研究室主任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与工作经历
1978-1983: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学习,获学士学位
1983-1985:北京医学院精神卫生研究所,住院医师
1985-1990: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学习,获临床医学博士学位
1990-1992: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主治医师、讲师
1992-1993:意大利FIDIA中心实验室,访问学者
1993-1994: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副主任医师
1994-1997:德国海德堡大学分子生物学中心,高级研究助理、客座教授
1997-1998: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1998-今: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主任医师、教授
主要学术兼职
卫生部精神卫生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北京大学医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神经科学学会常务理事
Neuroscience Bulletin、中华精神科杂志编委
l 研究室成员
医学博士、研究员、主治医师、博士生导师
教育与工作经历
1991-1996:济宁医学院学习,获医学学士学位
1996-2003:山东省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住院医师、主治医师
1998-2003:中南大学学习,获医学博士学位
2003-2005: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博士后
2005-2007: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治医师
2007-2012: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2012:哈佛大学医学院全球健康与社会医学系,高级访问学者
2012-今: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要学术兼职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青年委员
《中华精神科杂志》编辑委员
Neuroscience Bulletin 、《中华精神科杂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审稿专家
北京大学医学遗传学中心副主任
医学博士、主治医师、副研究员
教育与工作经历
1991-1996:首都医科大学儿科系学习,获医学学士学位
1996-200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住院医师、主治医师
1999-2002:首都医科大学学习,获医学硕士学位
2005-2009:北京大学学习,获医学博士学位
2009-今: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主治医师、副研究员
医学博士、助理研究员
教育与工作经历
1999-2004:天津医科大学学习,获医学学士学位
2004-2009:北京大学学习,获医学博士学位
2009-今: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陈天达
博士、助理研究员
教育与工作经历
2002-2006: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获生物工程/环境科学双学士学位
2006-2012:北京大学学习,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
2012-今: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阮燕燕、卢天兰
生物精神病学研究室部分成员
生物精神病学研究室公共邮箱:bjmu.ad@gmail.com